课题组成功举办“自主式交通系统计算技术”课题测试方案专家论证会

作者:时间:2025-04-25点击数:

2025417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交通载运装备与智能交通技术重点专项自主式交通系统计算技术2023YFB4301900项目课题测试方案专家论证会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济人楼210会议室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项目咨询专家组指导、同济大学承办,旨在围绕课题四自主式交通系统跨域计算与决策优化和课题五自主式交通系统计算平台集成与示范验证的测试方案开展论证,为国家智能交通技术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俞春俊(项目责任专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吕宜生研究员(项目责任专家)、浙江大学智能交通研究所王殿海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沿院智能交通研究院院长于海洋教授、东南大学交通工程系副主任李大韦教授作为课题测试方案论证专家出席了会议。此外,同济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志刚教授,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白玉教授,同济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系主任孙剑教授(项目负责人),各课题负责人及课题骨干30人参加了会议。

课题组成员承担了本次会议的筹备工作。其中,唐克双教授作为本项目课题四负责人和汇报人参加了会议,朱宏副教授作为课题五专题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博士研究生骆旅舟、博士研究生高正勇、博士研究生杨天麟、硕士研究生董家瑞和硕士研究生沈玥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图:会议现场

会议由项目负责人、同济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系主任孙剑教授和项目咨询专家组责任专家、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俞春俊共同主持。

图:孙剑教授介绍与会来宾

会议伊始,孙剑教授首先介绍了与会来宾,随后,同济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志刚教授致欢迎辞。他指出,同济大学学校层面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高质量开展,“自主式交通系统计算技术”是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的核心课题,肩负突破多方式异智主体协同、跨域计算效能提升等关键技术的使命,需通过严谨的测试方案确保成果落地。

图:李志刚副院长致辞

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白玉教授致辞,她强调,学院将依托学科交叉优势,整合交通工程、计算机、自动化等团队资源,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力争打造智能交通领域的标杆工程。

图:白玉副院长致辞

会上进行了专家组组长选举,与会人员推选俞春俊为项目专家组组长,会议全体鼓掌通过。

在课题测试方案汇报环节,课题四负责人唐克双教授、课题五负责人沈峰总工程师分别汇报了测试方案。课题四聚焦“跨域计算与决策优化”,提出了“感---一体化智能算法框架,通过虚实融合仿真与真实场景验证结合,攻克异智主体协同难题;课题五围绕计算平台集成与示范验证,构建了--三级平台及集成中台,并设计了覆盖上海嘉定等示范场景的三阶段验证路径。

其中,课题组唐克双教授所负责的课题四“自主式交通系统跨域计算与决策优化(2023YFB4301904)”共涵盖5个专题,参与单位有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同济大学为该课题的牵头单位。唐克双教授就如下内容进行了汇报1)课题背景与研究内容;(2)测试目标与测试内容;(3)测试方法与环境配置(4)进度安排与质量保障。

图:唐克双教授作项目课题四测试方案汇报

图:沈峰总工程师作项目课题五测试方案汇报

在专家论证环节,专家组成员对测试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方案技术路线清晰、指标覆盖全面,尤其对跨域算法架构、多级平台集成、信息安全评估等设计表示认可。同时,专家组成员建议进一步细化极端场景下的鲁棒性验证流程,并补充异构设备互操作性测试用例,以提升方案的实践价值。

图:李大韦教授指导

图:于海洋教授指导

图:吕宜生研究员指导

图:王殿海教授指导

图:俞春俊副所长指导并作总结性发言


项目简介:

“自主式交通系统计算技术”(2023YFB4301900)项目由同济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国内4所高校(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北京交通大学),5个行业单位(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国汽智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担。项目围绕现代交通系统逐步向自主式交通系统(ATS)转变的背景,聚焦多方式异智主体协同难、跨方式跨域计算效能低、多层异构算力融合差等三大核心挑战,创新基础架构、端端计算、端边计算、端边云计算、集成验证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其中,课题组唐克双教授所负责的课题四“自主式交通系统跨域计算与决策优化(2023YFB4301904)”面向ATS跨域计算与决策优化需求,开展云边端协同的多方式自主交通系统全域认知计算,完成跨域跨方式交通个体OD和路径一体化孪生推演计算,提出多方式出行一体化自组织跨域服务决策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多方式异智系统自主闭环跨域管控决策优化模型及算法,最后研制运营管控侧云计算平台并完成测试验证。

课题四与其他课题的接口关系:课题四基于课题一的计算架构与基础算法模型,接收课题二、三的装备状态与粒流状态,以及课题五的评估反馈结果,围绕全域认知、跨域推演、跨域服务、跨域管控、云计算平台等核心研究内容,为课题一提出端边云计算需求,为课题二、三反馈云端指令,同时向课题五输出云计算平台。


©2018  同济大学李克平唐克双课题组 版权所有 

上海市曹安公路4800号 021-65982200  管理员邮箱:yueding@tongji.edu.cn